百擎大數據
網絡輿情的持續發酵,很多時候并非是由于公眾持續關注事件本身,而是由于對涉事方在輿情服務中應對的態度和作風不滿。今天,就一起來看看輿情服務中應對會出現的12大問題。
01、放任不管
“放任不管”是對于出現的網絡輿情,不理會、不處理,不作表態和反饋,任由輿情發酵。輿情一旦出現,就意味著民意形成了匯集。如果公眾后續得不到新的信息,需求得不到滿足,就會從其他各種渠道尋找信息,甚至是道聽途說得來的虛假錯誤信息,導致輿情不斷擴散,造成重大影響。
02、缺乏敏感
在輿情服務中應對輿情時,涉事方對公眾的心理和情緒不了解,采取的做法或發布的信息觸及到了公眾的敏感點,引起公眾不滿。有時雖然原本出于好意,但由于沒有考慮到公眾的承受度,所做的工作可能不會被公眾理解,甚至可能會被誤解。
03、自說自話
輿情發生后,只管將自己想要傳遞的信息表達出來,不與公眾進行互動交流,不就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回應,或者答非所問。讓公眾產生誤解:一是認為涉事方工作水平低下;二是認為涉事方故意隱瞞真相,忽略群眾呼聲。
04、刻意隱瞞
少數涉事方刻意遮掩真相、隱瞞實情,甚至故意放出虛假信息,混淆視聽。但真相是掩蓋不住的,一旦徹底曝光,公眾會對涉事方的公信力產生質疑。
05、語言刻板
在做輿情回應時,對公眾打官腔、講套話,,或者過度使用專業詞匯、生僻詞,故弄玄虛,甚至“創新”使用不恰當的新詞語,一方面容易引發公眾反感,另一方面也容易誤導群眾。
06、態度生硬
發布信息或回答公眾問題時語氣生硬,對待公眾詢問不耐煩,態度蠻橫,始終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,讓人感覺漠視公眾利益和百姓問題,易引起公眾反感,甚至會引發次生輿情。
07、避重就輕
選擇性回應公眾關切,對于公眾真正關心的問題避而不談,僅就細枝末節或無關緊要的事情作出回應。
08、轉移話題
對公眾關心的問題不作正面回應,有意將話題轉向別處,轉移公眾注意力。有時故意選擇社會上出現重大事件時發布信息,試圖掩人耳目,盡量減少公眾關注度。這種做法有時能夠起到降低輿論熱度的效果,但如果運用不當,容易引火燒身。
09、推諉責任
對于存在的問題不愿負責,想盡辦法推卸責任,在多個部門之間來回推諉扯皮,或者過分強調符合程序要求,而不注重辦實事、求實效,實在推脫不了責任時,就找臨時工“背鍋”,容易激起更大范圍的民意反彈。
10、亂扣帽子
對公眾關心的問題不作正面回應,反而質疑指出問題人的動機,比如影響社會穩定,影響發展大局等。應對輿情需要直面問題,明確回應,亂扣帽子往往適得其反,公眾會認為這樣的做法從反面證實了問題確實存在。
11、品德隱射
暗示輿情當事人或指出問題的人的道德品質存在瑕疵,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對于出現的輿情,公眾需要相關部門依法辦事,不能因個人存在品德瑕疵而剝奪其合法權利。
12、反復變化
在發布的信息中,前后數據不一致,對同一問題的解釋前后不一致,不同部門有不同的說法,這些都會讓公眾感到困惑,無法判斷信息的正確性和可靠性,進而質疑涉事方的工作水平。
對于上述12大問題,看似是涉事方應對輿情的能力不足、水平較低,實際反映出的是涉事方的工作作風問題。在輿情服務中應對輿情時,沒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沒有站穩群眾立場,沒有踐行群眾路線,結果輿情熱度不僅沒有降下來,反而持續發酵升級,甚至引發次生輿情,造成更惡劣的社會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