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擎大數據
對于本次疫情事件而言,線下疫情來勢洶洶,線上輿情不斷涌現。各地戰“疫”舉措等海量信息,在微博、微信等社交媒體呈現刷屏之勢。眾聲喧嘩中,亦不乏極端化宣傳與謠言混入,給輿論生態帶來了一定破壞。其中不斷反轉的輿情,讓官方猝不及防。其實,“輿情反轉”并非猝不及防,官方在應對潛在輿情反轉風險時可參考如下建議:
一是洞察網民情緒變化,預判輿情風險。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,疫情全面暴發后,網民在恐慌情緒的支配下最初對“封村”“斷路”等表面“硬核”、實則過激的行為一致支持,但情緒相對鎮靜、平緩后,則對這一行為引發的不良后果提出質疑。同樣,“停課不停學”也經歷了從“各方積極響應”到“受到多方質疑”的過程。
鑒于此,借助輿情監測平臺及時收集與分析網民情緒,洞察網民情緒變化,是政府做出正確決策和解決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。對網民情緒的實時掌控,針對某一特定事件或話題建立監測任務,通過采集和分析平臺輿情信息,呈現輿論對該事件或話題的情感變化。當敏感信息數量顯著上升時,意味著負面言論或網民負面情緒上漲,此時相關部門需要引起注意,研判是否存在風險隱患。
二是主動關注輿論熱點,防止輿論分流。其實,官方在借助輿情監測平臺進行輿情風險前置之外,更應提高自身對于輿情的敏感嗅覺。輿論熱點往往是網民情緒的“蓄水池”,海納百川之后,必然“眾水分流”。特殊時期,防輿論分流之心不可無??v觀此次疫情期間“硬核封路”與“停課不停學”輿情案例不難看出,看似正確的“一邊倒”輿論卻往往暗藏反轉玄機。若官方在網民初露“極端支持”端倪時便提高注意、繃緊防范輿論分流之弦,便能及時采取應對措施,引導事件良性發展,從而自源頭處避免輿情反轉的可能。
三是官方應對之后,要關注輿論后續反應。官方的發聲應對并不代表輿情事件的處置可以告一段落,有些時候,輿論對于官方表態未必會欣然“買賬”。因此,網民后續反饋極為重要。就輿論后續反應而言,應特別注意三個要點:其一,輿論是否會對官方回應本身產生不滿情緒,如譴責官方發聲遲緩或質疑態度不夠誠懇等,這些會引發次生輿情風險;其二,輿論是否存在其他訴求,如“硬核封路”事件中,居民的經濟、健康狀況是否受到影響,若造成實際損失,官方除在線上引導應對之外,還應在線下妥善處置,給予相應補償及人文關懷;其三,關注應對舉措的落實和執行,督促相關部門執行到位、跟蹤相關各方執行情況,避免應對措施落實不力造成輿情反復。
四是補齊制度短板,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。無論是“硬核封路”還是“要求所有教師錄制網課”,此類現象出現的根源,仍是平日常遭詬病的“一刀切”、政策執行僵化、形式主義等頑疾。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,此類問題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平時更甚,在網民普遍處于焦慮情緒的情況下容易激起更強烈的輿論反轉。因此,在疫情“大考”中不斷反思,總結經驗教訓,補齊制度短板,才能讓應急管理體系更好地發揮作用。